2020年普利兹克奖公布,看获奖大师们的设计套路

2020年普利兹克奖公布,看获奖大师们的设计套路

装配建筑 • 2020-03-05

 

消息来源:建筑技艺杂志

备受瞩目的

202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

落下帷幕

爱尔兰建筑事务所 合伙人伊凡娜·法瑞尔和雪莉·麦克纳马拉摘得大奖

她们也是自1979年第一届普利兹克奖以来

42届获奖者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通过旗下凯悦基金会创立,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位或多位当代建筑师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以及他们通过建筑艺术对人文科学和建筑环境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和"业界最高荣誉"。 本届评委会由8人组成,主席为斯蒂芬·布雷耶(美国),其他成员分别是巴里·伯格多尔(美国);德博拉·伯克(美国),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印度);妹岛和世(日本);本妮德塔·塔利亚布(西班牙);王澍(中国);玛莎·索恩(美国)。本届评委会一致认为:

“他们通过研究获得对建筑地点的深邃理解,

凭借敏锐的洞悉力、开放而又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探索精神

以及对文化和氛围的深刻尊重,

让自己的建筑作品对周边环境乃至整个城市做出最恰如其分的回馈,

同时仍然保持新鲜感和现代感。”

▼▼▼

获奖者简介

伊凡娜·法瑞尔(1951)与雪莉·麦克纳马拉(1952)相识于校园时代,彼时两人都就读于都柏林大学(UCD)建筑学院,师从新晋加入的理性主义建筑师们,力图挑战学术机构固有的思想与文化。1976年毕业时,两人双双获得留校任教的难得机会,她们在UCD执教直至2006年,并于2015年被聘为客座教授。“于我们而言,教学始终是一种平行现实,”法瑞尔评论道,“这是我们尝试提取经验,并将其馈赠给未来世代的方式,让他们随着文化的发展人尽其才。因此,教学是一项双向的工作,我们在向学生学习,同时希望学生也能从我们身上有所获益。”

▼▼▼

设计作品

利马大学UTEC
米兰路易吉·博科尼大学

在掌声和祝福送给她们的同时

我们不禁要问,

什么样的建筑师容易获得大奖?

是否有套路可循?

▼▼▼

评奖标准和价值取向

普利兹克奖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几乎不追随流行趋势和大众焦点,也不根据建筑师的地位和名声判断,这应该是它能够保有公平和权威性的重要原因。评委之一的王澍曾在采访中提到,普利兹克奖评判“好的建筑”的标准近年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眼界更开阔了,原来是比较精英主义的,获奖的都是著名建筑师、大师等,现在更看重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对于商业性是有警惕的。另一方面,会有更多思考建筑和建筑师如何面对社会的变化,比如财富的不均衡......”

回顾最近8年的获奖者,普奖的取向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开创性地使用形式和技法,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语汇风格,如伊东丰雄(2013);2)对地域性的形式、材料和细部研究和继承,尤其是传统文化符号语言的再表达,如王澍(2012)、RCR(2017);3)包含人文关怀,扩大建筑师的社会责任边界,如阿拉维纳(2016)、坂茂(2014)、奥托(2015);4)众望所归,终生成就的大师,如多西(2018)、矶崎新(2019)。

从历年各位获奖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价值取向的微妙变化,他们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造型设计的独具匠心和无限创意。正如布亚斯·拉菲利(Baires Raffaelli)在他的《建筑造型速成指南》一书中对于建筑造型的定义,是“建筑外在的视觉表现”,其中包括线条、轮廓、形状和构成。

所以,今天我们不讲理论、概念、场地、功能以及扫兴的、繁琐的后期建筑设计工序,只谈美学,一起盘点各位获奖大师设计作品背后的造型逻辑。

▼▼▼

历届获奖大师们作品背后的造型逻辑

2019

矶崎新

(Arata Isozaki)

日本建筑师矶崎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46位获奖者,也是第8位获得该奖的日本建筑师。

不拘一格、风格多变既是矶崎新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外界对他的评价。普利兹克建筑奖评语称:“矶崎新的作品类型多样,包括从乡土特色到高科技的多元化呈现。显然,他没有追随潮流,而是在走自己的路。”

造型解析:水户艺术馆

在原本规则的体量上塑形,一种力量或多种力量之和作用于一个原本规则的体量,会产生新的造型。新造型需考虑未来的功能、结构和光照。

三点造型要素:

1. 移动和旋转规则体量的边界和顶点,并在造型时考虑未来的功能。

2. 在没有添加任何内容的初始体量上进行操作。

3. 均衡地处理所有表面,强调其是一个单一的体量。

2018

巴克里希纳·多西

(Balkrishna Doshi)

第40届普利兹克建筑奖颁给了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鉴于他作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师的众多贡献,鉴于他在诚信方面的坚定典范,鉴于他对印度及其他地区的不懈贡献。

“自然是我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造型解析:Aranya Low-Cost Housing

对于巴克里希纳·多西来说,建筑不应只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需求。他在印度土生土长,看到当地穷人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于是在1989年在Aranya设计了一个大型低收入人群住宅项目,改善了当地八万居民的生活条件。Aranya Low Cost Housing,不但提供不同尺度的单元,在住宅之间设有大量共用空间、庭园,营造出一个和谐共享、互相支持的社区。

三点造型要素:

1. 通过使用同一种形状和/_ _或处理手法,使得序列中的所有体量都归属于一个系统。

2. 沿着某一轴线排列体量,或每隔一段距离有节奏地重复,注意必须保持同等的相隔空间。重复过程中的间隔构成了节奏,使得整个序列得以被识别和丈量。

3. 若你需要创造一个有不规则间隔的序列,那么请使用相同的元素进行重复, _不然就会得到一组逻辑上无法关联的体量

2017

RCR Arquitectes

RCR Arquitectes的三位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对建筑严谨审慎而细致入微。他们协调自然与空间之美、兼顾功能与建造工艺,作品充满敬仰与诗意,满足着人们对建筑的传统需求,在本土精神与国际特色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造型解析:Bell-lloc Winery

Bell-lloc Winery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虽然场地广阔,RCR仍把酒庄嵌入了山坡内,以便维持原葡萄树生长的土地,又可利用地下的低温为酒窖储藏的幽暗适宜的空间,以自然生态的方式保持场地原有地景。设计同时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钢材,绣钢板的颜色与山坡地的黄土色相互呼应,钢板的间隔开逢更可引入适量光线,而一段玻璃墙面将树林景色拉入建筑空间。酒庄与自然和谐的设计希望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地下酒窖,如同穿梭于森林之间,并在室内感受到休憩的空间、体验光影的交会。

三点造型要素:

1. 如果你想隐藏体量,那就将其完全埋入地下,并通过景观设计来柔化通向它的路径。

2. 至少在地下布置一处空间来引入日光和空气。

3. 在地面上标记出底部建筑的规划空间和体量元素。

2016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Alejandro Aravena)

造型解析:Innovation Centre UC

三点造型要素:

1. 从原有体量中挖除一部分,如同切割并取出原本内嵌的部分一样。

2. 用统一的手法处理原体量的表皮。

3. 在开挖处使用不同的材料或颜色,以此来强调挖除的操作。

2015

弗雷·奥托

(Frel Otto)

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奥体公园主场馆屋顶© Christine Kanstinger

2014

坂茂

(Shigeru Ban)

造型解析:Aspen Art Museum

三点造型要素:

1. 分割立面,嵌入透明玻璃。

2. 在透明立面之后放置实体板材,用以处理光影效果;想象一下,夜晚内部灯光照亮之后,你就能看到它。

3. 考虑遮阳系统、能源利用和日常维护。

2013

伊东丰雄

Toyo Ito

造型解析:Tod's表参道旗舰店

三点造型要素:

1. 根据某种几何或参数逻辑生成框架。

2. 将框架同时运用为立面图案和结构元素。

3. 在框架的空档处巧置玻璃或其他实体幕墙。

2012

王澍

造型解析:宁波博物馆

2011

艾德瓦尔多·索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造型解析:Cinema House

三点造型要素:

1. 先放置项目的主体量,再把较小的体量横向地紧贴其上,以此来清晰地展示两者。

2. 若你想让体量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开凿过的单体,则在每一部分使用相同材料。一般说来,悬挑和后退部分的开口要相互独立,且富于变化。

3. 若你想让挂置的体量看起来像是主体的增生,则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开口 方式。

2010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SANAA)

造型解析:New Museum

三点造型要素:

1. 重叠放置那些可以很容易区分形状的体量,小心不要将它们混乱交织在 一起。

2. 互相之间可以略微旋转、滑移或推拉,但需有所关联。

3. 按此文所说的规则,使用你选择的颜色、材料和装饰来处理这些体量。

2009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造型解析:The Therme Vals

三点造型要素:

1. 保持实与虚的比例(即墙体与开口的比例)小于1。虚的越多,体量就越被消减,从而使围合出体量的外表面得以展现。

2. 运用单一的材料、手法和颜色来定义建筑的外壳。

3. 强调围合出体量的外表面的厚度。

2008

让·努维尔

(Jean Nouvel)

造型解析:53 West 53

三点造型要素:

1. 如果你想让一个体量看起来高大,那就在它边上放一个矮小的。反之亦然。

2. 如果你想让建筑对准某一个方向,那么朝向该方向的体量需远大于其他方向上的。

3. 运用对比来强调方向、色彩和美学特色。

2007

理查德·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造型解析:蓬皮杜中心

三点造型要素:

1. 通过放置体量在视觉和实际上都分隔出空间。

2. 运用形状来暗示方向和路径,并尊重场地上现有的体量。

3. 外露出建筑系统的入口。

2006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

(Mendes da Rocha)

造型解析:Cais das Artes

三点造型要素:

1. 如果不想改变地面空间的连贯性,那就把体量架离地面。

2. 地面空间必须有连贯而无层级的路径。如果需要层级感,则用地面处理加以展现。

3. 给开敞空间分配不同的功能,使体量底下的空间与其周围空间有所不同。

2005

汤姆·梅恩

(Thom Mayne)

造型解析:Emerson College Los Angeles Center

三点造型要素:

1. 要在两个体量之间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使得两者都能被清晰地辨认。

2. 使两个体量之间的空间在每个方位上都有功能。若内部被包含的空间是悬置的,则亦需要为其上下的空间作功能安排。

3. 主体空间需要用简单纯粹的几何体,以使得内部被包含的空间更容易被辨认。

2004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造型解析:Port Authority Building (Antwerp)

三点造型要素:

1. 规避欧几里得几何(平面几何)与柏拉图体(正多面体),仅使用高等级的几何体。

2. 运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有机形态;必须要有能控制形体的参数,以使体量具有可操作性。

3. 仅在体量上使用一种材料。若外壳没有与结构体系相吻合,则独立地设置开口。

▼▼▼

更多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大师作品等你分析

2003

约翰·伍重

(Jørn Utzon)

2002

格伦·马库特

(Glenn Murcutt)

2001

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

(Herzog & De Meuron)

2000

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1999

诺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1998

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1997

斯维勒·费恩

(Sverre Fehn)

1996

拉斐尔·莫内欧

(Rafael Moneo)

1995

安藤忠雄

1994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1993

槙文彦

(Fumihiko Maki)

1992

阿尔瓦罗·西扎

(Alvaro Siza)

1991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1990

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

1989

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

1988

戈登·邦夏

(Gordon Bunshaft)

1988

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

1987

丹下健三

1986

戈特弗里德·玻姆

(Gottfried Böhm)

1985

汉斯·霍来茵

(Hans Hollein)

1984

理查德·迈耶

(Richard Meier)

1983

贝聿铭

(I.M.Pei)

1982

凯文·罗奇

(Kevin Roche)

1981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1980

路易斯·巴拉甘

(Luis Barragán)

1979

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

参考资料

1 https://www.pritzkerprize.com/cn(普利兹克奖官网)

回顶部